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项法务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解读
日期:2024-05-16  发布人:  浏览量: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法规解读


2023年5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6章63条,是我国无人机管理的第一部专门行政法规,内容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体系。

《条例》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按照分类管理的思路,加强对于无人机设计、生产、维修、组装等环节的适航与质量管控,建立产品识别码和所有者实名登记制度,明确使用单位和操控人员资质要求;严格飞行活动管理,划设无人机飞行管制空域和适飞空域,建立飞行活动申请制度,明确飞行活动规范;强化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健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落实应急处置责任,完善应急处置措施等。

一、明确无人驾驶航空器分类

按照分类管理思路,《条例》将无人驾驶航空器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等五类,并明确了各类的重量、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性能指标,在设计生产、操控人员要求、飞行空域划设、飞行活动规范等方面,既明确了一体遵守的规则,又规定了差异化的监管要求,以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

此外,自备动力系统的飞行玩具也适用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空中交通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公安、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制定。

具体分类如下图:

无人驾驶航空器分类表

957ada37b55cc609b34d4c72bf308560

综上,得出:不管是航模还是玩具无人机,只要是自备动力系统的,都属于无人机,并在此条例管控范围内。

二、明确监督管理体制

《条例》中规定由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工作,组织协调解决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为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各级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指军队和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内负责有关责任区空中交通管理的机构。)

国务院民用航空、公安、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国无人驾驶航空器有关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人驾驶航空器有关管理工作。

各级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责任区内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工作。

实行责任明确制,监管责任细分至各级地方政府。

三、加强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及操作员的管理

(一)构建适航许可和质量管理制度

(1) 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设计、生产、进口、飞行和维修活动无需取得适航许可,但应当符合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以及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并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2) 从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设计、生产、进口、飞行和维修活动则须依法申请取得相关适航许可。

(二)构建产品识别码与实名登记制度

(1) 生产者应当为其生产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设置唯一产品识别码。

(2) 所有者应当依法进行实名登记。

(三)构建完善的运营合格证制度及人员操控制度

(1) 使用微型民用无人机以外的单位应取得运营合格证。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人员应取得相应执照。操控微型、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并了解风险警示信息和有关管理制度。

(2) 使用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50千克的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农林牧渔区域上方的适飞空域内从事包含农林牧渔等常规性作业飞行活动,无需取得运营合格证。

(3) 取得运营合格证后,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及常规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飞行活动,无需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和运行合格证。

(四)构建完善的责任保险制度

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以及使用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非经营性飞行活动时,应依法投保责任保险。

综上:

①凡是购买无人机都必须实名登记,并依法投保责任保险。
‎②操作微型无人机的单位无需运营合格证
‎③操作农用无人机的单位在适飞空域飞行无需运营合格证
‎④申请运营合格证条件如下: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合格的操控人员;符合要求的无人驾驶设施及设备;合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规范空域划设和飞行活动

(一)划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管制空域的具体范围由各级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的规定确定,并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

(二)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均应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管制空域范围以外的空域为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飞空域。

《条例》规定,管制空域以外的空域为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飞行活动。

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以及下列区域上方的空域应当划设为管制空域:

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国界线、实际控制线、边境线向我方一侧一定范围的区域;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监管场所等涉密单位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重要军工设施保护区域、核设施控制区域、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生产和仓储区域,以及可燃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储区域;

发电厂、变电站、加油(气)站、供水厂、公共交通枢纽、航电枢纽、重大水利设施、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线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射电天文台、卫星测控(导航)站、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等需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的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重要革命纪念地、重要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规定的其他区域。

(三)无人驾驶航空器应与有人驾驶航空器隔离飞行,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才可进行融合飞行。

隔离飞行是指无人驾驶航空器与有人驾驶航空器不同时在同一空域内的飞行;融合飞行是指无人驾驶航空器与有人驾驶航空器同时在同一空域内的飞行。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可以进行融合飞行:

根据任务或者飞行课目需要,警察、海关、应急管理部门辖有的无人驾驶航空器与本部门、本单位使用的有人驾驶航空器在同一空域或者同一机场区域的飞行;

取得适航许可的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

取得适航许可的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不超过真高300米的飞行;

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不超过真高300米的飞行;

轻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适飞空域上方不超过真高300米的飞行。

(四)明确了飞行活动需提出申请的流程制度。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申请按照下列权限批准:

在飞行管制分区内飞行的,由负责该飞行管制分区的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

超出飞行管制分区在飞行管制区内飞行的,由负责该飞行管制区的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

超出飞行管制区飞行的,由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授权的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

组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拟飞行前1日12时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飞行活动申请。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在飞行前1日21时前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按照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的规定在固定空域内实施常态飞行活动的,可以提出长期飞行活动申请,经批准后实施,并应当在拟飞行前1日12时前将飞行计划报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备案。

对飞行量占绝大多数的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适飞空域内的飞行活动,以及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农林牧渔区域上方的适飞空域内的作业飞行活动,豁免飞行活动申请。

(五)建立明确的飞行活动行为规范准则。

《条例》明确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避让规则:

避让有人驾驶航空器、无动力装置的航空器以及地面、水上交通工具;

单架飞行避让集群飞行;

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避让其他无人驾驶航空器;

《条例》禁止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下列行为:

违法拍摄军事设施、军工设施或者其他涉密场所;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秩序或者公共场所秩序;

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投放含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内容的宣传品或者其他物品;

危及公共设施、单位或者个人财产安全;

危及他人生命健康,非法采集信息,或者侵犯他人其他人身权益;

非法获取、泄露国家秘密,或者违法向境外提供数据信息;

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六)禁止外国无人驾驶航空器或者由外国人员操控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在我国境内实施测绘、电波参数测试等飞行活动。

综上:
‎①境外飞行驾驶无人机必须进行国籍登记。外国驾驶员不得在我国实施测绘飞行活动。
‎②从事测绘活动必须取得测绘资质证书。
‎③操控微型、轻型无人机无需考取执照。操控小型及以上无人机必须考取无人机执照。
‎④操控植保无人机无需考取执照,但要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操作证书。
‎⑤申请执照的要求包括: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通过培训考核、无影响飞行的疾病史,无吸毒行为、近5年无刑事处罚记录。
‎⑥管控空域包括120m以上;机场、军事等重要设施附近;革命纪念地等区域。在管制空域飞行需报备申请,取得飞行许可。
‎⑦管控区域之外即适飞区域,即120m以下的空域。适合微轻小无人机飞行,无需申请和报备。
‎⑧在管制空域操控轻型无人机的人员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操控微型无人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微型、轻型无人机。想跨界操控,应有符合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现场指导。
‎⑨单位或个人应在拟飞行前1日12时前提出飞行活动申请;按照国家规定在固定空域内实施常态飞行活动的,可提出长期飞行活动申请。特殊情况、国家重大活动、军事任务及应急救援等情况下,可优先处理飞行任务。


‎五、强化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
‎(一)建立统一服务平台,公开监管信息。

《条例》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设作了明确规定,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身份识别、飞行计划、飞行动态等关键信息进行后台自动化处理,推动无人机监管服务的“一窗办理、一网通办”,确保各管理部门和飞行用户直观透明掌握统一的空域使用和飞行态势,最大限度减少人工管理流程,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便捷高效和安全有序。

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在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上向社会公布有关审批事项、申办流程、受理单位等信息并及时更新。

(二)细化应急处置责任,明确对违规飞行的处置措施。

明确有关监管单位及地方人民政府,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设计者、生产者、使用者等各方的应急处置责任和义务。

对空中不明情况和无人驾驶航空器违规飞行、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危及公共安全等行为,规定由有关军事、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法处置。